贵的口的十原生与跨玩家加密界新字路世界生存法则
2025年的金融版图已经悄然改写,加密货币终于摘掉了"地下经济"的帽子。还记得当年那些对监管忧心忡忡的日子吗?现在《GENIUS法案》就像一道曙光,让稳定币摆脱了灰色地带。有趣的是,就在传统金融机构姗姗来迟地拥抱加密技术时,我们这些老玩家却开始面临一个甜蜜的烦恼——是该继续服务加密极客,还是转向更广阔的天地? 说实话,我这辈子见过的加密老炮儿都是些"疯子"。他们敢在凌晨三点测试一个刚上线的合约,能在黑客攻击后笑着说"就当交学费",还会把半个身家押在没人听说过的项目上。但正是这群疯子,造就了Uniswap、Aave这些传奇。他们就像硅谷里的第一批车库创业者,只不过把咖啡换成了能量饮料,把商业计划书换成了白皮书。 不过残酷的现实是,这群人实在太少了。上周我和一个做数据分析的朋友喝酒,他给我看了组数据:OpenSea上不到千分之二的用户贡献了50%的交易量!这让我想起2019年DeFi还没火的时候,我们开玩笑说"这个圈子小到每次开会都能叫出对方钱包地址"。虽然现在规模大了些,但要靠这点用户撑起大生意,每个用户都得是"鲸鱼"才行。 最头疼的是这些"鲸鱼"比华尔街的交易员还难伺候。他们随时可能被隔壁项目方多给1%的APY就卷铺盖走人。记得Blur抢OpenSea地盘那会儿吗?简直就像看一群海盗在公海上火并。所以我们这些老玩家都明白,在加密原生领域,护城河不是靠专利,而是靠跑得比谁都快——Uniswap从V1到V4的每次升级,都是在跟自己的影子赛跑。 说来好笑,十年前我们到处推销"区块链改变世界"的愿景,结果碰了一鼻子灰。现在倒好,沃尔玛都在用区块链追踪生鲜了,摩根大通搞起了自己的稳定币。上周我参加一个金融科技峰会,发现最火的圆桌讨论主题居然是"如何在产品里优雅地加入加密功能"。 这些加密相关项目有个共同特点——它们都在刻意淡化"加密"这个标签。就像你吃巧克力不会关心可可豆是怎么运输的一样,用户只关心跨境支付够不够快,数据市场够不够透明。我认识一个做机器人数据的团队,他们用DePIN激励数据采集,但在官网上你甚至找不到"区块链"这三个字。 最让我感慨的是这类项目的创始人画像完全变了。他们不再是那些能滔滔不绝讲上三小时共识机制的极客,而是穿着西装、拿着MBA学位的前银行家。前两天见到一个做稳定币支付的团队,CEO以前是Revolut的高管,聊起SWIFT系统比聊智能合约还起劲。这让我突然意识到,加密行业真的长大了。 记得2018年Telegram发币那会儿,硅谷的风投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疯狂涌入,而我们这些加密基金却集体观望。现在回头看,那简直就是两个世界的思维碰撞。传统VC看重用户规模,我们却更在乎社区粘性;他们关心季度增长,我们盯着链上活动。 现在摆在创业者面前的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:要么继续伺候那群挑剔的加密老炮儿,靠不断创新续命;要么把加密技术当作佐料,去征服更广阔的市场。前者风险高但见效快,后者门槛高却天花板更高。就像我常对创业者说的——如果你还住在硅谷写白皮书,也许该考虑买张机票去拉美实地考察了。毕竟Nubank的成功告诉我们,真正的机会往往藏在传统金融最痛的伤口里。 说到底,加密行业正在经历每个颠覆性技术都会面临的"青春期烦恼"。当年互联网不也是从极客玩具变成水电煤的吗?唯一不同的是,这次变革的速度快得让人头晕。作为见证者,我很庆幸能站在这个十字路口,看着两个平行世界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法则。加密原生的生存法则:伺候好那些"疯子"
跨界玩家的新战场:藏好你的加密身份证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阿里云大崩溃后,我们在反思什么?去中心化存储的春天要来了?
- 比特币生态爆发在即:2024年牛市最值得关注的赛道
- 下一轮加密浪潮中,这三个小角色可能让你惊喜
- Web3.0日报:贝莱德入场ETH现货ETF竞赛,NFT冰淇淋店引爆成都
- 币股融合新篇章:从数字黄金到价值引擎的华丽转身
- 当比特币遇上刻字艺术:BRC20狂热背后的冷思考
- 量子趣镜:这个区块链游戏凭什么火出圈?
- 当公益与山水相遇:一场关于爱与希望的徒步之旅
- 当Visa开始拥抱稳定币,我们的生活支付方式正在发生怎样的变革?
- 币圈风云:11.14行情分析与最新动态
- 11月21日行情观察:市场为何总是在高位徘徊?
- 科技界的轮回:从乔布斯到奥特曼,天才创始人的宿命之战
- 特朗普关税风暴下的加密货币:老韭菜的生存指南
- 当人工智能遇上区块链:Fetch.ai的4亿美金豪赌
- 电子烟行业迎来革命性突破:思摩尔FEELM 2.0改写游戏规则
- 重磅!CoinDesk易主:纽交所前掌舵人接手 加密货币媒体洗牌进行时
- Zora Network:NFT界的低调王者,6000万美元融资背后藏着什么?
- 揭秘LBank Launchpad如何成为熊市中的逆袭黑马
- 比特币11月18日行情观察:震荡下行中的操作机会
- Web3项目为何频频闪崩?这些血淋淋的教训你必须知道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