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盯上你的因数e基据泄示录露警黑客
作为一位长期关注数据安全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说23andMe最近的这次数据泄露事件着实让人心惊肉跳。这家全球知名的基因检测公司最近证实,黑客利用"撞库"这种老套但有效的攻击方式,窃取了大量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。 让我来解释下这个"撞库"攻击是怎么回事。想象一下,很多人习惯在不同网站使用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组合。黑客们就抓住这个漏洞,把从其他网站泄露的账号密码"回收利用",像拿万能钥匙一样挨个试开其他平台的账户门锁。23andMe初步调查显示,黑客很可能就是这样得手的。 更令人担忧的是,这次泄露似乎特别针对德系犹太裔用户。黑客们在暗网上大肆叫卖这些数据,价格从1美元到10美元不等,跟卖白菜似的。据BleepingComputer报道,泄露的数据包罗万象——从你的全名、生日到基因血统分析结果,应有尽有。 我特别想强调一点:DNA数据泄露可比信用卡被盗严重得多。美国国家反情报与安全中心早在2021年就警告过:"你的DNA是独一无二的数字遗产,它承载着你整个家族的秘密。"信用卡丢了可以补办,但DNA信息一旦泄露,影响的不仅是你自己,还可能波及你的亲戚甚至子孙后代。 记得我采访过的一位网络安全专家曾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:普通数据泄露就像丢了家门钥匙,而基因数据泄露则相当于把整个家族的族谱和医疗档案都拱手让人。 23andMe声称系统未被直接攻破,但这次事件还是暴露了基因行业的隐私保护短板。这家拥有1400万用户基因数据的公司,现在必须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:在数字化时代,连最私密的基因信息也不再安全。 我个人建议所有基因检测用户:立即开启双因素认证!这就像给你的数字基因库加装第二道防盗门。同时要养成每个网站使用独特密码的好习惯,别让黑客有机可乘。 据统计,2022年平均每秒就有10个账户数据被泄露。在这个数据裸奔的时代,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警惕。毕竟,当黑客连你的DNA都想偷的时候,我们真的该好好思考:数字时代的隐私底线到底在哪里?黑客的"钓鱼"把戏:利用老密码撬开新大门
DNA数据:比信用卡更危险的"数字遗产"
行业警示:基因隐私保护的紧迫性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疯狂!比特币再创新高,老司机手把手教你把握2025牛市
- 《比特币大劫案》:当金钱幻影遇上人性诱惑
- 山寨币何去何从?聊聊比特币和以太坊那些事儿
- 从欲望到体验:一位Web3游戏创业者的实战心得
- 扫地僧人教我的财富真谛:慢下来才能走得远
- 市场震荡何时休?9月27日行情深度解析
- Telegram十周年:一场关于Web3平民化的社交革命
- 深度剖析Friend.Tech:这个社交金融平台到底该怎么玩?
- 特朗普关税大棒落下,全球贸易或将陷入持久寒冬
- 以太坊VS比特币:谁才是真正的加密货币霸主?
- 数字资产市场周报:资金流回暖背后藏着哪些信号?
- 从加密神坛跌落后:SBF的自白书里藏着什么?
- 重磅来袭!新加坡SUSTAINABLE WEB3 SG 2023免费开放报名
- 解密百倍币:如何抓住加密货币市场的下一个爆发点
- 加密货币市场观察:假突破背后暗藏的危机
- 比特币惊魂一小时:暴跌后究竟何去何从?
- 数字货币实战捷报:金辉直播间精准布局再创佳绩
- 加密货币的轮回:未来两年真的能迎来爆发吗?
- 华尔街老手的交易智慧:耐心是金钱最好的朋友
- 10月4日行情观察:BTC和ETH合约交易的博弈之道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