命正币监管元的数年融革一场演稳定稳健字金在上香港
在这个炎热的夏天,香港金融市场迎来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。2025年8月1日,《稳定币条例》终于落地生根,这可不是简单的监管文件,而是全球首个针对法币稳定币的全方位"游戏规则"。作为一个长期关注金融创新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说香港这次又走在了世界前列。 金管局这次的操作相当"香港style"——既开放又谨慎。虽然申请窗口已经打开,但首批牌照估计要到2026年初才能见分晓。有意思的是,金管局一直在给市场降温,这种"泼冷水"的态度反而让人感到安心。毕竟2008年的金融风暴还历历在目,金融创新不能重蹈覆辙。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:即便已经进入沙盒测试的机构,也不意味着能稳拿牌照。这就好比高级餐厅的试菜环节,食材再好也得看厨师的手艺。金管局副总裁陈维民的表态更是直白:"技术和风控不足的机构,不如考虑当配角而非主角。"这话说得相当接地气。 说实话,这次的准入标准确实不低。想要在香港发行稳定币?你得像个传统银行一样运作——完善的审计、透明的储备、严格的合规要求一个都不能少。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说得明白:"赎回必须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。"这让我想起了2008年银行挤兑的噩梦,看来监管层是下决心不让历史重演。 我记得上周和一个金融科技创业者聊天,他抱怨说这些标准太高了。但我反问他:"如果你存钱的稳定币平台连这些基本要求都达不到,你敢用吗?"他顿时语塞。说到底,金融安全永远比创新速度更重要。 最近总有人问我:"投资稳定币是不是个好时机?"每次听到这个问题我都想笑。金管局三令五申:稳定币就是个支付工具,不是投资产品!金融发展局主席洪丕正说得很到位——要关注支付基础设施的长期变革,别总想着短期投机。 让我举个例子。就像当年支付宝刚出现时,谁会想到它能彻底改变我们的支付习惯?稳定币的想象力应该在这里——跨境贸易结算、资产代币化这些实实在在的应用场景。"一带一路"项目中使用稳定币来对冲汇率风险,这才是正道。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最近的文章让我印象深刻。他说稳定币不该是"技术追逐",而要服务于实体经济。这话说到点子上了!绿色债券代币化、贵金属数字化结算...这些才是稳定币该发光发热的舞台。 有趣的是,香港银行业已经在悄悄布局。数字资产托管、代币化产品销售...这些业务正在快速增长。余伟文总裁说得对,香港的数字资产发展才刚刚开始发力。这场稳健的创新革命,值得我们持续关注。先别急着狂欢,首批牌照还要等一等
高门槛:这不是谁都能玩的游戏
回归本质:稳定币不是用来炒的
未来已来:数字资产的春天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SUI生态的救世主来临?Cetus Protocol如何改写DeFi格局
- 狗狗币又要起飞?这位戏精币王还能带给我们多少惊喜?
- 当合规稳定币第一股遇上成长的烦恼:Circle的上市启示录
- 美联储终于醒悟:这些面子工程早该叫停了
- 从嘴撸经济到价值变现:揭秘Web3营销的底层逻辑
- 加密市场要起飞?这些潜力币可能让你赚翻
- 重磅!神秘巨鲸豪掷1.15亿扫货以太坊,5000美元目标引爆市场狂欢
- 深夜币市观察:以太坊空头再度发力,我们该如何应对?
- 一位刑事律师的真实办案手记:当虚拟货币遇上非法经营罪
- 以太坊王者归来:机构疯狂扫货背后的投资逻辑
- 香港稳定币遇冷?这5个投资机会你看懂了吗
- 15年了,为什么加密世界还没诞生国民级应用?
- 币安与SEC的秘密档案之争:一场关乎加密货币未来的暗战
- 7月PPI数据引爆市场担忧 美联储降息预期遭遇重创
- 市场风向标:BTC空头信号明显,ETH多头格局稳固?
- 香港稳定币监管的平衡之术:如何既防风险又不扼杀创新?
- 当坚持成为一种奢侈:从比亚迪和宫崎骏看长期主义的胜利
- 火币HTX七月成绩亮眼:用户与交易量双双创新高
- 加密世界的冰与火之歌:从地下江湖到主流舞台的蜕变
- 币圈老司机深夜预警:当市场狂欢时,更要系好安全带
- 搜索
-
- 友情链接
-
- 王室夫妇的数字淘金热:哈里梅根或靠NFT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
- 华盛顿的政治闹剧:政府停摆在即,加密货币立法恐遭池鱼之殃
- MicroStrategy再次出手:1.5亿美元大单力撑比特币站稳26000美元
- 重磅福利!与Dogewalk达成战略合作,2500美元FB代币等你来拿
- Vitalik Buterin对CBDC的态度转变:从期待到失望
- Messari主网峰会的10个深刻启示:寒冬中的加密曙光
- Coinbase的真实故事:一次令人心悸的黑客攻防战
- 加密投资传奇Paradigm:从熊市抄底到空投之王的崛起故事
- 暑气未消秋老虎来袭 这份祛湿指南请收好
- 以太坊主网遇冷,Layer2为何逆势崛起?一场链上数据的深度对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