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股天投资能迎人的一位资深深度思考来春何时
作为一名浸淫资本市场十余年的老兵,最近经常被问到同一个问题:港股到底什么时候能反弹?说实话,看着恒指今年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垫底的表现,我也常常陷入思考。毕竟从表面看,美联储暂停加息、国内刺激政策频出,这些本该是利好消息,但市场就是不买账。 记得2016-2018年那轮港股大牛市,当时我正在香港中环一家投行工作。每天看着交易大厅里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,感受着市场的狂热。有趣的是,那会儿美联储正在加息缩表,按常理说应该利空港股,但市场却走得气势如虹。现在想来,关键还是国内推行的供给侧改革和棚改政策,直接点燃了投资和地产周期。 2020年疫情后的反弹更是个典型案例。当时我在家办公,每天盯着三个屏幕看盘。记得特别清楚,3月份市场一片恐慌时,我们团队逆向加仓了港股龙头股。后来政府推出万亿特别国债,加上中国供应链的韧性,市场走出了令人咋舌的V型反转。 这让我想起老领导常说的一句话:"市场就像个叛逆期的孩子,你越急着要它怎样,它越不按套路出牌。"最近的情况就是如此: 美联储那边,11月暂停加息后,美债收益率从5%的高位回落,按理说应该利好港股,特别是那些对利率敏感的成长股。可市场似乎更在意美国财政部发债节奏的变化,每次拍卖数据不佳,都会引发新一轮担忧。 国内方面,前几天和深圳的开发商朋友吃饭,他苦笑着说现在的楼市刺激政策就像"隔靴搔痒"。虽然最近降低了二套房首付比例,放宽了普通住宅标准,但购房者的观望情绪依然浓厚。这不,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还在下滑,国房景气指数连续六个月走低。 最让我纳闷的是资金流向。上周和几个外资机构的朋友喝咖啡,他们坦言虽然配置已经很低,但还是不敢轻易加仓。EPFR数据显示,海外主动型基金连续21周流出中资股,这种持续性在历史上都很少见。 这让我想起2015年股灾后的场景。当时市场也是各种利好不断,但外资就是按兵不动,直到企业盈利真正开始改善。看来这次也一样,基本面不转好,资金很难真正回流。 根据这些年的经验,我认为要看到港股真正反弹,需要密切关注三点: 第一是楼市能否企稳。最近政府正在拟定房企白名单,要求银行对房地产贷款"三个不低于",这些政策能否扭转市场预期至关重要。就像我常说的,在中国经济中,房地产永远是最关键的变量之一。 第二是财政政策的力度。1万亿特别国债的增发是个积极信号,但需要观察后续是否还有更多举措。记得2008年时,真正让市场走出低谷的是"四万亿"计划的推出。 第三是企业盈利的改善。现在港股估值已经跌到8.47倍,远低于历史均值。但便宜不是买入的理由,盈利拐点才是。我们需要看到PPI、PMI等指标持续好转,才能确认基本面反转。 说实话,预测市场底部从来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。但我相信,当绝大多数人都对港股失去信心时,转机可能就在不远处。毕竟投资市场上,最黑暗的时刻往往孕育着最大的机会。让我们保持耐心,静待花开。历史的启示:谁在真正左右港股?
当下困局:为何利好频出却不涨?
资金的沉默:外资为何还在观望?
转机何在?三个需要关注的信号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GasZero:一场Web3用户增长的革命性实验
- 加密市场晨间观察:神秘资金涌动,监管风波持续
- 颠覆性Web3革命:Metis DAO如何重构区块链协作生态
- Web3投资手记:当我们在谈论暴涨时,我们在谈论什么?
- 比特币的中场休息:美国经济数据给加密市场踩了脚刹车
- 比特币牛市再起?从历史周期告诉你现在该不该入场
- Injective项目:守护Android数据安全的隐形卫士
- Robinhood加密交易迎来暖冬:11月惊人增长75%,九位数年收入在望
- 机构大举进军比特币ETF,但散户仍是市场主角
- HTX的蜕变:一个老牌交易所如何用PrimeVote开启新篇章
- 比特币铭文风波:一场关乎利益的博弈与去中心化的胜利
- 从18K到4300万:柴犬币创造的财富神话
- 以太坊正掀起新一轮机构投资热潮
- Hooked 2.0深度分析:这个币值得长期持有吗?
- 币安风暴下的Coinbase逆袭:华尔街为何疯狂押注这家加密公司?
- 比特币生态迎来历史性转折点:Stacks升级或将改变行业游戏规则
- USD1:特朗普背书的稳定币新贵引发市场狂潮与政治风波
- Flare Labs开启跨链革命:让老牌代币也能玩转智能合约
- 超维元宇宙获评2023浙商年会最具影响力企业
- 以太坊站上2000美元:这次可能真该上车了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