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创新 >>正文

密0倍背后估值的秘的现以太境增长实困坊3

创新77428人已围观

简介上周数字资产市场普遍走低,但奇怪的是,我们竟然找不到一个能让人信服的理由。这让我想起最近和一些华尔街老友的对话——他们总说加密货币市场像个任性的孩子,喜怒无常却让人着迷。主流媒体的"加密盲区"作为从业多年的"加密老兵",我经常要应付财经媒体的采访请求。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,尽管区块链技术在过去七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记者们的问题却始终停留在几个"经典款"上:比特币涨跌、目标价格、"山寨币"行情... ...

上周数字资产市场普遍走低,但奇怪的是,我们竟然找不到一个能让人信服的理由。这让我想起最近和一些华尔街老友的对话——他们总说加密货币市场像个任性的孩子,喜怒无常却让人着迷。

主流媒体的"加密盲区"

作为从业多年的"加密老兵",我经常要应付财经媒体的采访请求。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,尽管区块链技术在过去七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记者们的问题却始终停留在几个"经典款"上:比特币涨跌、目标价格、"山寨币"行情、L1协议大战,还有最近加入的"特朗普对TRUMP币影响"。

这就像一位汽车记者整天只问"四个轮子的铁盒子能跑多快",却对特斯拉的自动驾驶、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视而不见。更讽刺的是,那些真正改变游戏规则的项目——比如币安的BNB、Hyperliquid的HYPE、Pump.fun的ICO、Aave的超500亿美元存款——反而无人问津。

记得去年有位记者问我:"赵长鹏最近在做什么?"我反问他:"你怎么不问问摩根大通的杰米·戴蒙在做什么?"他愣住了。

"山寨币"的标签该退休了

我必须承认,我对"山寨币"这个词深恶痛绝。这就像把所有非美国的国家都称为"外国"一样荒谬。早期的加密世界确实只有两类代币:比特币的克隆品和智能合约平台。但今天的情况就像把智能手机和功能机混为一谈——完全忽视了行业的进化。

以Aave为例,它现在的存款规模足以跻身美国前50大银行。如果这还叫"山寨",那华尔街那些百年老店算什么?

L1估值:皇帝的新衣?

说到L1智能合约平台,我们必须直面一个尴尬的问题:大多数项目都被严重高估了。"胖协议理论"听起来很美,但实际就像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"点击量就是王"的论调一样经不起推敲。

让我们做个小实验:下次遇到L1投资者,问他一个最简单的问题——"为什么这个代币值这么多钱?"我保证十个人有九个会支支吾吾。剩下那个可能会说"因为未来会很伟大",就像那些买郁金香的人说"因为它会开出最美的花"。

从财务角度看,主流L1的市盈率接近100倍,是标普500指数的4倍多。除非你认为明年链上交易量会暴涨10倍,否则这个估值简直就是空中楼阁。

三脚凳理论:价值支撑在哪里?

任何资产的价值都需要三个支点:财务价值、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。让我们拆开看看L1代币的"三脚凳":

财务价值:以太坊年收入约50亿美元,Solana约10亿。按当前市值计算,它们的市盈率分别是92倍和100倍。相比之下,苹果的市盈率是28倍。

实用价值:想象一下,全球所有加油站要求车主必须在油箱里永远保留1/4箱油。这就是当前区块链Gas费机制的写照——保守估计有720亿美元ETH和3.4亿SOL被"冻结"在钱包里当备用金。

社会价值:五年前用MetaMask确实很酷,现在连我家楼下便利店都能收加密货币支付了。这种"酷炫溢价"正在快速蒸发。

未来之路:真实资产上链

真正的转折点将来自一个简单的事实:目前全球99%的资产(股票、债券、房地产)还没上链。就像1995年没人能预测Google会成为万亿美元的广告平台一样,我们可能低估了区块链承载真实资产的潜力。

高盛前合伙人Scott Bessent预测稳定币规模将达到3.7万亿美元。如果这个预言成真,支撑这些稳定币的底层区块链需要多大的市值?Fundstrat的Tom Lee认为以太坊可能需要增长30倍——这个数字听起来疯狂,但数学上并非不可能。

有趣的是,这反而印证了"瘦协议理论":真正的价值将来自链上应用,而不是底层协议本身。就像互联网的价值在于Google和Facebook,而不是TCP/IP协议。

投资启示:在泡沫中寻找珍珠

我的建议是:与其追逐那些已经估值数百亿的明星项目,不如关注那些10-20亿美元估值的潜力股。毕竟当潮水退去时,穿着泳裤的永远比穿着晚礼服的跑得快。

就像2000年互联网泡沫后幸存的不是那些烧钱最多的门户网站,而是默默深耕搜索和电商的公司。在加密世界,真正的赢家可能是那些正在打通传统金融与区块链的"桥梁建造者"。

最后说句心里话:如果区块链真能成为全球资产的结算层,那么今天的争论都会显得可笑——就像1995年争论"互联网是玩具还是工具"一样。问题只在于,我们有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到那一天。

Tags:

相关文章

  • 美股狂欢背后:谁在为高价买单?

    创新

    说实话,看着美股一路高歌猛进,我这个在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都觉得不可思议。美国股市就像个被宠坏的孩子,明明已经吃撑了,还能继续往嘴里塞蛋糕。最新的MSCI美国指数市盈率已经飙到23倍了,这可是25年来最夸张的溢价水平。记得上个月和华尔街的几个老友吃饭,大家都在讨论一个有趣的现象:现在市场完全不顾传统估值逻辑,越是贵的股票越有人抢着买。这让我想起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的疯狂,不过这次似乎有些不同... ...

    创新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比特币年底前恐难逃下跌魔咒?历史走势暗藏玄机

    创新

    作为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每次看比特币的K线图都感慨万千。说来有趣,比特币这个"数字黄金"似乎总爱玩一些历史重演的把戏。不过咱们得清醒地认识到,历史经验这玩意儿就跟天气预报一样——仅供参考。记得去年11月那会儿,多少人信誓旦旦地说前高20000美元是铁底?结果市场啪啪打脸。所以说,在币圈混,最忌讳的就是把历史数据当圣经。最近这波反弹确实让不少朋友松了口气,但咱们得冷静看待。技术面上,那条该死... ...

    创新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西门子10亿绿色金融大礼包来了!中小企业转型不再难

    创新

    "低碳"这个词最近几年真是火得不行,但说实话,对中小企业来说,低碳转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这不,西门子在中国工博会上放了个"大招"——拿出10个亿真金白银,专门支持中小企业搞绿色转型。记得去年我去苏州一家小工厂调研,老板跟我诉苦:"买一台节能设备动辄上百万,银行贷款门槛又高..."现在好了,西门子这个专项融资来得正是时候。西门子中国CEO肖松博士说得特别好:"低碳转型不是选择题,而是企业生存的必答... ...

    创新

    阅读更多